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

绿色理念:从不乱扔垃圾开始

来源:现教传媒网评论员,28/09/07

有朋自东瀛归,带回的礼物是“关于对待垃圾问题的建议”。关于垃圾问题,朋友有太多的话想说,也的确说了很多,但核心的几句话就是“希望能在中小学奥林匹 克教育中加入一些实用的、细节的东西,比如小小垃圾袋活动:让学生们随身带一个垃圾袋,自己在生活、学习中产生的垃圾,随手放进垃圾袋中,带回家处理。使 学生们从小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,还可以促使家长也养成不随手扔垃圾的习惯,从点滴开始,便可以改变整个社会对待垃圾的态度。”

  捡拾垃圾看似小事,却关乎环境保护的大局;看似日常习惯问题,却关乎国际交往中的民族文明形象;看似孩子个人的问题,却反映着奥运的理念和教育的理念。

   绿色奥运的理念,对于中小学校来说,可以从学习知识、节能减排、保护环境、亲近自然等角度来诠释。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,让绿色奥运理念与自身日常行为 挂起钩来的最具体、最直接、最方便、最有效的方法,莫过于选择随手捡拾垃圾这件事。因为对于每一个中小学生甚至对于每一位普通公民来说,最为贴近身边的环 保“大事”莫过于对待垃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。

  朋友是哲学博士,环保并非其专业。想必是受到了日本中小学三十年如一日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的启发 才有了这样强烈的感触。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文化上有着许多相同的渊源,但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。比如我们更喜欢讲“道理”,日本人则更喜欢讲“技艺”。 可是,我们讲道理时喜欢用谦词,比如关于喝茶的文化称“茶艺”,而日本人则喜欢用大词,比如把喝茶的文化称“茶道”。但是本该动手做的“艺”我们却常常只 是“讲”,而本该用嘴讲的“道”日本人却常常是用手去“做”。这些文化的差异在对待垃圾问题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。我参加过几次中日中小学教师环保教育研 讨会。中国教师的论文理论性都很强,课堂教学的介绍则都很虚;日本教师的论文理论部分极其“薄弱”,满篇都是“我”在课堂上是如何带着孩子们“做”的内 容。这是每位参会者的共同感受,也是一种尽人皆知的中日文化差异。

  在对待垃圾的问题上,日本中小学的做法和态度值得我们认真借鉴,特别在中小 学生的环境教育上,在向学生阐释绿色奥运的理念和环境保护的意义的时候,应当把理论的学习放在其次,实际的行动放在首位;宏大的议论放在其次,细微的做法 放在首位。保护地球的认识是伟大的,少制造垃圾和多捡拾垃圾的习惯更加伟大。通过实际的、小小的、细微的做法,让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。把绿色奥运的 理念与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直接挂起钩来,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奥林匹克教育。

  朋友最后一句话实际是个很好的口号:在对待垃圾问题上,“每个家庭、每个人多付出几分钟的辛苦,社会将获得几十年的进步。”


没有评论:

Malaysia: the promise on Mayday

Save Our Seahorse @ NTV 7 edisi siasat (part 1)